
中經記者陳婷趙毅深圳報道
揮別金地集團(600383.SH)一年半后,現年66歲的金地系“靈魂人物”凌克即將告別另一家上市公司——金地商置(0535.HK)。
近日,金地商置公告凌克將于2025年6月25日股東周年大會結束后,退任公司執行董事一職。凌克自2012年11月起擔任這一職務,距今履職已超過12年。
金地商置方面在接受《中國經營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2025年,凌克在金地商置董事會的任期屆滿,將在股東周年大會結束后正式離任。“此次離任符合公司相關治理章程及其個人意愿。公司董事會衷心感謝凌克在任董事期間對公司做出的寶貴貢獻。”
與此同時,金地商置宣布股東周年大會將處理“選舉李榮輝為公司執行董事”事項。公告顯示德邦國際,李榮輝今年53歲,曾是富德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(金地集團第一大股東,以下簡稱“生命人壽”)高管。去年,金地集團董事會大改組,李榮輝獲選為董事,現任金地集團總裁及財務負責人。
金地集團為金地商置控股股東,對其持股40.27%。對于凌克離任是否與公司整體發展戰略相關的問題,金地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記者僅表示:“一切以公告為準,沒有其他更多信息提供。”
險資背景高管上位
5月22日晚間,金地商置宣布凌克即將退任的消息。公告顯示,凌克已向董事會確認,其與董事會之間并無意見分歧,也沒有任何有關其退任的事宜須提請港交所及公司股東注意。截至2024年年末,凌克對金地商置直接持股1.01%。
金地商置方面對記者表示,此次人事變動為上市公司董事會正常的離任與改選事宜。
根據金地商置的公司細則,每屆股東周年大會上,當時為數三分之一的董事均須輪值退任,每名董事須至少每3年退任1次。不過,退任董事有資格膺選連任并應在其退任的大會期間繼續擔任董事。此次退任前,凌克已連任多屆。
早在2023年10月,凌克便辭去金地集團董事、董事長等職務,結束其近25年的掌舵生涯。彼時公告顯示,凌克是出于“身體原因”申請辭職,金地集團方面表示,這是一次“經過多方充分溝通后的安排”。
1998年起,凌克開始擔任金地集團董事長。作為金地集團創始人之一,他帶領公司上市、邁過2000億元銷售門檻,被視為金地管理團隊的“靈魂人物”。2001年4月,在凌克的帶領下,金地集團在上交所掛牌上市,同時,公司進入北京市場,拉開全國化布局的序幕。2010年,經歷過高管集體出走的金地集團進行戰略架構調整,公司經營轉向以住宅開發為主,同時以商業開發與運營、房地產金融為兩翼。凌克掌舵之下,“理科金地”在地產30年歷程中占據一席之地。
從金地商置的發展歷程來看德邦國際,凌克同樣是其重要的“靈魂人物”。
2012年9月,金地集團公告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收購星獅地產約56%股份,成為其控股股東。2013年,星獅地產更名為“金地商置”,定位為金地集團“一體兩翼”中的商業地產一翼。目前,金地商置已成長為地產綜合開發和資產管理平臺,從事產業園區、商業辦公、租賃住宅等物業開發銷售、投資管理和服務運營等業務。
在外界眼中,金地集團和金地商置是“兩個牌子,一套人馬”,意思是兩家公司共用一套高管班子。也就在2024年金地集團董事會大改組之后,市場對于金地商置人事層面的動態保持高度關注。
去年3月,徐家俊被選舉為金地集團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,全面負責公司長遠發展、戰略規劃及資本管理方面等工作,其同時是金地商置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。此外,深圳市福田投資控股有限公司(金地集團第二大股東,以下簡稱“福田投控”)董事長季彤被選舉為金地集團副董事長。
凌克離開后,金地集團董事會權力結構發生重塑,生命人壽的董事席位由1席增至3席,其中李榮輝任公司總裁及財務負責人;福田投控占1席;來自金地經營團隊的董事僅2席,還有1名中小股東代表董事。值得注意的是,金地集團原董事會成員、“凌克時代”的6位管理層——黃俊燦、陳必安、孫聚義、林勝德、韋傳軍、羅勝均不再參與公司第十屆董事會董事提名。
即將接棒凌克在金地商置執行董事一職的李榮輝,曾任國民控股集團總裁助理、財務總監;生命人壽資金管理部總經理、總經理助理、審計負責人;生命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、常務副總經理、總經理;富德控股(集團)有限公司董事、副總裁、財務總監等。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,在生命人壽對金地集團話語權增加的背景下,李榮輝進入金地商置董事會實屬預期之內。
金地商置方面對記者表示,李榮輝此次獲提名,將于公司股東周年大會上提呈股東選舉為公司執行董事。“我們相信此舉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內部的管理溝通效率和治理水平,滿足公司的各項發展要求。”
業績大幅承壓
即將告別“凌克時代”的金地商置,過去一年在業績表現上承受了一定壓力。
年報顯示,2024年,金地商置營收同比下降24%至約131.96億元,并且由盈轉虧;股東應占虧損約45.71億元(2023年為盈利約3.43億元),同比下降1434%。報告期內,公司銷售額從2023年的355.8億元下降至203.1億元。金地商置方面表示,公司股東應占虧損主要是報告期內對附屬公司、合營公司及聯營公司的物業存貨計提大額減值所致。
2024年,金地商置物業發展業務收入減少至118.98億元,占總收入的90%,2023年該業務收入為162.64億元,收入減少主要是報告期內銷售物業交付的面積減少所致,該業務2024年錄得虧損29.04億元;公司物業投資及管理業務收入為12.98億元,占總收入的10%,該業務報告期內盈利9.35億元。截至2024年年末,金地商置土地儲備面積約1252萬平方米,其中約75%位于一、二線城市,公司旗下土地儲備將支持公司未來3年或以上的發展。
金地商置董事會主席黃俊燦在2024年年報中表示,盡管公司的財務表現在2024年承受壓力,但公司仍是少數并未拖欠未償還債務的內地私營物業發展商之一。截至2024年年末,金地商置持有的存款、銀行及現金結余約為39.13億元,債務凈額約為177.44億元,債務凈額比率由2023年的67%上升至84%,主要是由于2024年有較大虧損引致資產凈值下降。金地商置方面表示:“公司2024年債務凈額規模維持相對穩定,債務結構合理,短期貸款占比在10%以下,現金結余可充分覆蓋短期貸款,整體風險可控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作為金地商置控股股東的金地集團,2024年遭遇公司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。
2024年年報顯示,金地集團營收約753.44億元,同比下降23.22%;凈利潤約-61.15億元,同比下降788.54%;扣非凈利潤約-43.87億元。報告期內,公司實現簽約銷售額為685.1億元,房地產項目結算面積395.96萬平方米,結算收入600.26億元,房地產業務結算毛利率為14.11%。歸母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公司銷售規模下降,報告期內開發業務結轉規模和結算毛利率下降;公司根據市場情況動態調整經營及銷售策略,加大去化力度,以及基于謹慎性原則對部分資產計提減值。
金地集團方面表示,2024年,面臨復雜嚴峻的市場挑戰,公司堅持以現金流為核心的經營策略,以銷定產、量入為出,通過強化銷售與及時回款、資產盤活、拓寬融資渠道等多種方式,堅守財務安全底線,全年按時足額償付共約200億元的公開市場到期債務。截至2024年年末,公司有息負債余額735億元,其中96.3%為銀行借款,債務融資加權平均成本為4.05%;公司資產負債率為64.8%,扣除合同負債后的資產負債率為59.7%,凈負債率為49.1%。
公告顯示德邦國際,2025年1—4月,金地集團累計簽約金額109.3億元,同比下降52.44%;簽約面積75.5萬平方米,同比下降48.36%。
配查網提示:文章來自網絡,不代表本站觀點。